尊敬的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您有十多年的甚至更长的实践经验,堪称专家,但我们仍想就我们的理解对您提出如下建议:
1、谈谈自己的疾苦,少批评孩子的毛病。
孩子的毛病不是不能说,问题是说多了,他会烦,就起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如果从老师处发现孩子有重大的问题,应当有针对性严厉批评,绝不心软。抓不着他的把柄,就多谈谈自己的疾苦(无论是家里有钱还是没有钱),让孩子体谅家长的不易,让孩子明白社会的艰辛,从而下定决心要学好。
2、多问孩子的在校生活,少问孩子的考试分数。
孩子的考试分数不是不能问,而是问多了会让他难受。对多数孩子而言,无论他学习好坏,他对自己的分数总是不满意的,问多了他会不自在。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孩子在校的实际位置就行了,就别天天问了。要知道孩子在校的实际位置以及每次大型考试的分数问老师即可。孩子回到家后,和孩子交流交流他在校的具体学习、生活情况。
3、多倾听孩子的诉说,少附和孩子的片面看法。
孩子有时在校有压力,不可避免地要回去说,这个同学不好,那个同学不怎么样,老师对我谈不上关心,学校环境也高不了那里去。他这些谈吐带有很大的个人情绪,并不是学校生活的真实反映,所以家长只是听听,让他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排出心里的压力就行了,但是一定不能附和学生的看法。如果你能正确引导孩子,那不妨推心置腹地和他谈谈。
4、多谈谈已考上大学的孩子的成功,少说说一起上学的孩子的学习成绩。
一起上学的孩子的成绩,如果比自己孩子的成绩好,可以说,但是要少说,说多了会伤学生的自尊心。而如果多谈谈已考上的孩子的情况,因为他们和自己不具可比性,所以不会伤孩子的自尊心,相反,对多数孩子而言,能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我一定要超过他们。
5、(当孩子回家不学习,干其他的事时)多让孩子干点家务事,少对孩子说你别看电视。
星期天,孩子回去不学习也可以,因为在校学习比较累,放松放松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孩子的放松就是找朋友玩、看电视、看闲书(偶尔为之可以),那还不如让他干点家务事。因为,那些事情对孩子没有多大的益处,相反,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分心。而干点家务事,一是可以让孩子体会有家人的辛苦,二是对脑力劳动者来说,体力劳动就是最好的放松方式。
6、多引导孩子看看社会的主流,少拉孩子走些弯路。
社会的主流是用知识来发展经济,考上大学提高人的素养是人的必由之路。我们不排除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成才。问题是其他渠道是不可以预见的,能有多大成功系数很难说。另外,其他的路子可以有很多次机会去走,而考大学只有一次机会,就是这一年或者以后几年的事,过去了,想再拾起来就很难了。所以,不是万不得已,不要放过考大学的机会。
7、多问问老师孩子现在的情况,少关注孩子以前的情况。
以前,孩子无论是你满意的还是不满意的,都已经过去了,关键是现在他(她)怎样。有时家长比较怀旧,尤其是高中以前成绩优秀学生的家长。如果孩子现在成绩不理想,他们甚至得出老师不行的结论。尊敬的家长,你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难道你们工作方面出现的不如意都是领导和您师傅教得不好吗?如果把这种负面信息传递给您的孩子,您还能指望您的子女信其师吗?还能按部就班的接受教师的教育吗?毕竟一个班级有优必有劣,我们关键是让孩子面对现实,寻求解决办法。家长应该把从老师那里得到的正面信息及时传递给孩子,如果存在问题要和孩子共同协商解决。
8、多一些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少一些电话的叮嘱。
无论家长工作多么忙,事情有多么重要,孩子在家,最重要的事就是陪孩子,多问孩子的情况,多给孩子谈点建议。不要通过电话对孩子进行遥控指挥。有时家长确实很忙,但孩子高中生活毕竟只有三年,再忙再累也就三年。我们应该明确,对大多数孩子而言,刚刚出生时和清华、北大的孩子有着一样的潜质,因为我们和孩子自身在某些方面出了偏差,这种偏差有时更多的表现为习惯不良,有些孩子就和这类学校渐行渐远,我们现在必须引起重视,我们必须审慎思考,这些不良习惯主要是来源于什么,我们对此应该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否则他们的差距还会继续扩大。
9、多帮孩子好好打算,少说点你看着办。
无论对孩子的学习您是否懂得,无论对孩子的前途您持怎样的态度,对孩子的前途还要由您帮着打算,即使您一点也不清楚,还可以问问老师,问问亲朋好友,甚至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看法,但是一定不能让孩子自己看着办。
尊敬的家长,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家庭学校双方同心协力,共同致力于孩子成长,我们应该能够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