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焦虑?
1、考前很多同学有过分担心、紧张、忧虑的情绪状态,很多同学反映头脑发“木”了,没有以前灵了,记忆力也不好了,有时候显得急燥、烦恼,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所有考生必须正确对待。从心理学讲,这种状态就叫焦虑。
2、焦虑分为低焦虑、中焦虑、过度焦虑三种。低焦虑就是完全没有压力,没有紧迫感,大家认为这种好不好?中焦虑是指保持适当的压力,甚至变压力为动力;过度焦虑是指焦虑比较严重,严重到影响思维,比如说杞人忧天、草木皆兵、杯弓蛇影都是过度焦虑的结果,过度焦虑还可能表现为忧虑、哀怨。
二、对学习、考试的影响
其实有适当的焦虑是有自律性、责任心的表现,反而没有一点焦虑是一种没有成熟、没有责任心的体现,是一种无所谓的想法,甚至认为上学参加高考都是为了爸爸妈妈、为了别人而学习考试。
1、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天真浪漫,有焦虑反而不正常了,中学生应该保持适当的焦虑,大学生和成人其实应该保持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见层次越高对焦虑的要求不一样。
2、焦虑与学习成绩成“n”关系,低焦虑、高焦虑的学习成绩一般较低,而中焦虑的学习成绩较高。
3、焦虑程度和知识储备有关,基础比较好的,平时用功的,信心比较强的焦虑程度一般较低,相反平时不用功的,知识储备不够的,临考前焦虑程度相对较高。
三、怎样对待焦虑
1、强行控制。有的同学知道自己有了很大的焦虑了就想强行控制下来,把焦虑赶出脑子,其实就和装满气体的皮球一样,你用力越大想把它按到水下面去,反而它的弹力越大,它越要冒出来,弹簧的例子也是一样的,你越压它,它反而越往上顶,强行控制的结果容易造成强迫症的倾向:①强迫思维,喜欢专牛角尖,喜欢刨根问底,问一些为什么,比如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始终停留在对一个问题的关注上;②强迫动作,总担心手没有洗干净,门没有锁好;③要求完美做事刻板有关。
2、过分松弛,想完全放松,不求上进,得过且过。
3、把焦虑当借口,想逃避责任,万一没有考上,没有考好,则向自己的老师、家长说是因为自己太紧张太焦虑的原因没有考好,博得他们的同情,不是说自己平时没有努力,中国人习惯于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比如小孩子摔倒在地上,父母亲一般也责怪是地的原因,甚至还要让孩子踩死地、打死地。比如吸烟,从实质上讲也是一种借口,其实从吸烟的作用来说她是矛盾的,它即可以兴奋你的思维,相反,它也可以抑制你的思维,因为长期把吸烟当作一种依赖产生的一种心理作用,短时间的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期以往养成了不良的习惯,比如说有人非要抽烟才能够写出好的文章,才觉得自己才思文涌,同时他心里烦燥的时候,想发火的时候,却又需要一支烟来平静自己的情绪。电影里犯人被审讯时要烟的镜头。
四、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克服考前的焦虑心理,学会主动调适,增强自信心是关键,要达到这种情绪状态,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考前模拟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高考的考试时间不会任意改变,但考生对考试时间的适应能力却可以通过人为的训练而改变。许多同学在平时边玩边学,边听音乐边解题,致使思维不能集中,答题速度缓慢。因此学生应在考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集中注意力迅速解答难题。另外在模拟考试中,训练自己对考试时间的适应能力,甚至平时做练习题也可以自我模拟。
二是从心理上消除对考试的不必要顾虑。调节情绪50法:
1.如果您觉得力不从心,那么应坚决地拒绝任何额外的加班加点。熬夜要量力而行,最好十二点以前睡觉,考试前一天不能熬夜,如果有熬夜的习惯,属于猫头鹰型的同学最好在考试前十天把它调整过来,要逐渐改变,也不能太心急马上调整。
2.拥有一两个知心朋友。
3.犯错误后可别过度内疚。比如我把别人借给我的橡皮查弄丢了,我十分内疚,我悔过,我太对不起他了,这也不应该,有一部分同学,这时候想马上高考了,自己还在耍朋友,也有高度的负疚感,总觉得对不起别人和自己,还有老师和家长,就想一刀两断,结果呢欲罢不能,隔不断理还乱,其实只要认识到这只是一个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生了一件并不一定错误的事情就可以了,割不断就把它搁下来,等以后再说。
4.正视现实,因为回避问题只会加重心理负担,最后使得情绪更为紧张。你的注意力放在今天或者是明天的学习上,不要想高考还有多少天。
5.不必事事、时时进行自我责备。很多同学责备自己以前没有努力,回想起来太晚了,一直想高考该怎么办,其实只要从今天开始,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足够了,不要把以前的错误来惩罚今天的自己。
6.有委屈不妨向知心人诉说一番。一个沟通和交流实际上对学生也是比较好的发泄。就是你需要通过你的同伴,通过这种沟通你发现别的同学也很紧张,你通过沟通发现大家都用什么样的方法,通过沟通你就宣泄了你的紧张,这样可能对你有帮助。
7.常对自己提醒:该放松放松了。当心情紧张或学习累的时候,一是练习做深呼吸,吸气要深、满,吐气要慢、匀。全身进行放松。另一种方法将全身所有能控制的肌肉从头至脚全部绷紧,然后慢慢吐长气,直至全身全部放松下来。
8.少说“必须”、“一定”等“硬性词”。期望值不要过高,如必须、一定考上清华、北大等。要想到自己的失败,要允许自己的失败。
9.对一些琐细小事不妨任其自然。
10.不要怠慢至爱亲朋。尽量避免跟所有人发生情绪冲突,这样会影响你整个的学习,平静的心态最重要。不要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在这一段时间吵架、斗气、甚至打架,如果影响了这些最亲密的关系,情绪波动会很大。
11.学会“理智”地待人接物。
12.把挫折或失败、成功当作人生经历中不可避免的有机组成部分。正确对待考试与个人前途问题。高考既不是为老师,也不是为家人和同学,没有必要把考试的成绩与父母、老师、同学联系在一起。对考试结果的认识要摆脱世俗的偏见。考试成功了可能会有利于个人一时的发展,即使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一次失败不等于每次失败,要深信人生的路不止这一条。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13.实施某一计划之前,最好事先就预想到可能会出现坏的结果。
14.在已经十分忙碌的情况下,就不要再为那些份外事操心。比如自己周末回了老家,你的什么七姑、八姨来喊你帮她找丢失的小鸡,你就不要去了。
15.可看一下相册,重温温馨时光,浪漫的童年。
16.适当欣赏一些喜剧,更应该学会说笑话。
17.有条件每晚都应洗个温水澡。考试期间没有经过训练的同学,切忌不要冲冷水澡,不然自己会半夜尖叫,毛骨悚然,全身起鸡皮疙瘩,引起高度兴奋而不容易马上入睡。
18.卧室里可以摆放一些鲜花,多看绿色植物,有条件的还可以登高望远,欣赏大自然之美,甚至抒发自己的感情“啊,巍巍的巴岳山,啊,悠悠的龙水湖”,但要注意安全。
19.欣赏最爱听的音乐。听轻音乐对调整人的紧张情绪的效果是肯定的。通过对高考状元及一些成功的考生进行过调查研究,询问他们情绪紧张时怎么进行心理调节,他们中不少人以听自己喜欢的轻音乐来放松自己的情绪。最好欣赏轻音乐,不要听节奏强烈的摇滚乐、重金属音乐。
20.烦闷时去公园或花园走走,去散散心。
21.回忆一下一生中最感幸福的经历。比如想想一下自己小学里面当班长,被选上当班长了吗。
22.正确归因。
23.力戒烟酒。以前有同学过生日时心里不高兴,就喊了几位同学来一起喝酒,结果都喝醉了,要知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靠烟酒只能暂麻痹自己,终究还得面对清醒的自己。
24.邀请性格开朗、幽默的伙伴一聚。诉苦时尽量不要向性格内向的同学倾诉,如果哪样会造成你闷我也闷,你一声哎呀,我也一声哎呀的,你烦我也烦,结果弄得越来越烦的局面。
25.作5分钟的遐想。当你觉得紧张时,想象美好的最开心的事物和情景,把当时的情景想象得栩栩如生,把自己最快乐的感觉找到,并陶醉在想象情景之中。可以是蓝天白云,自己在云上飘或是想象在一望无垠的海边,海浪轻轻拍打你的感觉。
26.简单尝试1-2种新的兴趣。
27.学会做自我按摩。
28.参加一项感兴趣的体育运动。
29.交1-2个性格不一样的朋友。
30.有苦闷时可向日记本倾诉。
31.理一次发。
32.穿上喜欢的新衣。
33.必须吃早餐,而且须吃饱、吃好。
34.少去噪音过大的场所。
35.有机会的话,逗一些可爱的小动物。
36.女同学卧室里都可洒一点香水。
37.宽容他人的缺点。人非圣贤,塾能无过,不要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
38.大度地接受他人的批评。
39.烦闷时下课后可清理书桌。
40.不时静思默想上几分钟。
41.不妨看看动画片、读读童话故事。时间最多不超过十分钟。
42.和小朋友一块玩一会儿。
43.给自己买些喜欢的、布娃娃之类的玩具。
44.衣服颜色应多种多样。
45.说话、用餐时有意减慢速度。
46.品味美食,但忌高脂肪食品。遇见好吃的,想吃就吃不要因为想减肥而克制自己的食欲。
47.克服妒嫉情绪。
48.常常做深呼吸。
49.和亲人搞好关系。在家里,考生和家长要说些积极的话,不要说“考不上,来不及了”等泄气话,要用一些积极的语言,使考生形成积极的自我实现的暗示。在考前这些天,家长们不要老和考生谈论考试,或是在家里关掉所有的娱乐设施,如电视、广播等,这样的气氛反而会增加考生的紧张情绪,家里还应像往常一样,给考生一个轻松的环境,不要过多地干涉考生的行为,让他自己去安排复习。家庭中绝对不要出现容易使自己过分激动的事件。如父母之间吵架不和,与邻居之间的激烈冲突等。
50.积极的自我暗示。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与在考场上,都可根据自己当时的心态进行积极的暗示。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自我暗示语。当情绪过于紧张时可默念“放松、放松、放松”;当心情烦躁时可默念“平静、平静、平静”。当心灰意懒时可默念“我行、我行、我行”。可以把写上积极暗示的字条放在桌子上,如“我有学习能力,我一定能成功!”
三是建立自信心。俗话说:“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考试成败的关键在自己的信心,要对各门功课掌握的程度有一定的把握。因此,在复习阶段,突出重点和难点,真正搞懂弄通。考试过程中出现一时难以解答的难题也不必惊慌,相信凭自己掌握的知识能够解决难题。即使最后无法解决也不妨来点“阿Q”精神,相信自己做不出来的题别人也可能无法解决。信心是考生成功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高考成功的信心,高考就不太可能成功。怎么强化信心呢?
(1)高考目标期待适当
考生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实力和自己心态的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一般说来,根据考前一模、二模的考分确定高考成绩的期待值。
如果目标定位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增加考试焦虑;如果目标定位太低,又会影响潜能的发挥。
(2)不要攀比
每个考生的学习实力与心态状况不一样,确定的高考期待值也不一样。有的考生盲目与比自己学习实力强的同学攀比,这样会挫伤自己的信心。对考生来说只要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平时水平就是成功。
(3)加强实力
考试信心是建立在考试实力基础上的。因此,加强复习,提高实力是强化信心的重要措施。
不打时间战,不挑灯夜战,注意提高复习效率,建立知识网络与体系,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有助于强化高考的信心。
(4)不要迷信
去年,一位学习不错的考生对我讲:,我考重点大学没希望了。他说这两天他看到了乌鸦,是不祥之兆,十有八九考不上重点大学。举考生见棺材的例子。
考试成功与否,由自己平时学习实力与高考时的心态决定,世界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影响考试的成绩。考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千万不要去求神、拜佛、算命。
(5)挺胸抬头,步伐加快
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动作相一致。人在高兴、充满信心时就会挺胸抬头,走起路来很有精神,步伐稍快而有力;人在沮丧、缺乏信心时,就会无精打采,走路缓慢无力。考生可利用人的内心体验和自己的行为动作一致的原理,每天走路挺胸抬头,步伐稍快。经常这样做,就会增强自己的信心。
(6)考试前一天,最重要的不是考虑复习得是否全面,而是问一下自己是否有自信心。复习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充分、全面是不可能的,重点内容基本弄清就可以了。一是老师明确指定的和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多次做错的地方。如果这些方面已没有什么问题,完全可以安下心来,并且再三暗示自己“准备得已经很充分,相信能够考好”,这样考试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
四是调整复习方略。第一,要明确平时、考前、考中的复习目标和规划,做到每个阶段能自我复习、自我检测。第二,复习做到“纲举目张”。平时系统消化,考前综合归纳,提炼出各章节的纲和目,考中只需浏览或回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