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育人模式转型:江苏省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成果发布会在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行。来自全省40多所中学的校长老师以及教育专家汇聚一堂,分享各自学校基地育人转型模式实践经验。

《育人模式转型:江苏省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成果发布会现场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从2011年6月起,江苏省正式启动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它是推进育人模式转型的重大创举,它承载着江苏基教人的思维创新与实践探索,可以更深入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性。
近年来,江苏省财政对每个基地的投入都在百万元左右。据初步统计,高中课程基地项目启动以来,全省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20亿元,基地总建筑面积达83.5万平方米,设备总投入8.64亿元。
目前,全省已拥有324个在建高中课程基地,六成的高中完成了课程基地建设,建成室内教学实践场所4800余处,自编校本教材3100余本。全省依托课程基地开展学生社团3200余个。此次教育改革项目还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的特等奖。
教学模式紧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
“目前高中教育存在‘应试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千校一面’等诸多全国性的普遍问题。”江苏省教科院基教所研究员、博士倪娟表示,“现今的教育需要朝着培养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以及适应时代需求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具备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做题多,读书少;听讲多,实践少。无尽的‘刷题’成为语文教育的标准‘品相’,知识碎片的短视记忆成为学科教学的基本样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介绍说,“基于课程基地语文体悟教学新模式为,以‘培养终身阅读者,培养负责人表达者’为目标,以创设精致化,专业化的学习环境为依托,以丰富的、可选择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内容,以演习思悟是,活动体悟式为主要学习方式。”
据悉,锡山高级中学将图书馆搬进教室,每一间教室都配备书房,摆上各类书目,,并定期更换。锡山高级中学的基地还建了典藏馆、国学馆、西学馆、实验剧场、演讲厅、辩论厅等多个功能馆。
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介绍,“例如有些高中围绕数学的课程标准,创造了数学学科环境,建立了数学的博览馆、趣味数学馆,让学生们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
泰州高级中学校长董建介绍了关于课程基地转型数学学科育人模式: 《安定书院教学文化的新构与实践》项目组从胡瑗的“明体达用”教育思想中汲取精华,传承、弘扬、发展了安定书院独特的教学文化,教育理念从“明体达用”到“体用兼备、平实有为”;课程结构从“主辅修制”到“体用”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从“强调直观”到“切实体验”。
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创想空间里,设有彼特实验室、机器人教室、3D打印设计室、智慧教室、科学创意室等,创想空间里的教材不仅仅是课本,还有木板、锉刀、电线、电路板、芯片、3D打印机以及各种前卫教育科技产品,旨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也让课程更加的丰富多彩。
在会上,还有关于课程基地转型英语学科育人模式、课程基地转型地理学科育人模式,培养积极生活者的学校育人模式、变革学习时空促进育人模式转型、基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育人模式的负责人们,分享了他们的项目实践过程以及从项目中取得丰厚的实践成果,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具备创新、思辨能力的学生。
中国教科院基教处所长陈如平对江苏省育人模式转型表示满意:“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找到了撬动从课程改革到学校内涵建设的支点。课程基地平台为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的新样态创造了一条实施路径,为学校特色发展,学校品质提升提供很好的平台。从抓手课程基地建设来处理以物化人的理念,可以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