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将整个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为了保证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必须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控。因此,如何提高教师自身对课堂的管控能力就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无须讳言,有一些教师对于课堂的管控能力是很差的。有时甚至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教师在课堂里由班干部管理着的课堂秩序井然,而有教师的课堂却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又尤其是教师在上自习课时如果给个别同学解答疑难去了,讲小话的、做小动作的、疯来打去的,整个教室热闹非凡,学生们对老师的存在甚至可以视而不见。这样的教师,其对课堂的管控能力无疑是很差的。那么,如何改进自己对课堂的管控能力呢?
首先,能够上好课、教好书。一个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其中,你的课堂能不能吸引学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一个有着良好表达能力的教师,上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语言幽默的老师,总是比那些形式呆板、内容单调、语言贫乏的老师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因而也更能够“招呼”住学生,他们管控课堂的能力当然也就更强。同时,如果我们的课堂“中听”却不能“中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教学的效果不好,那么天长日久,你的形象亦必将在学生的心目中打下折扣,你对于课堂的管控能力亦必因此而降低。
其二,教育的精髓在于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我们经常说“经师人师”,一个老师既要能够教书,更要能够育人。我们不但要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更要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特别是科任教师,一定不要认为做思想工作只是班主任的事情,把问题学生往班主任那里一推了之,要坚持“我的课堂我作主”,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努力自己解决,始终把“育人”看着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的教师,才会在学生中有威信。只有威信的不断累积,才能够使一个老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形成“势”和“场”,从而提升自己管控课堂的能力。一个有着良好声誉和威信的老师,在管理中常常是可以“不怒自威”的。
其三,教师要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管是上课还是自习,你在讲课、辅导学生的同时,一定要能够洞察教室里其他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当发现有异样的声响或者动静的时候,最好停下正在进行的工作,将眼睛仔细扫视相应的区域,及时发现那些讲小话、做小动作的学生并予以提醒或加以制止。也就是说,只要你走进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成为你关心和关注的对象,而绝不能够容许他们有肆意妄为,影响和干扰他人学习的机会和可能。
其四,用具体的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管控。学生所以讲话或者做小动作,常常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此时应该做什么或者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效果,缺乏有效的检查和督促措施。如果我们在上课时,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或者不断地给他们提出一个又一个的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特别是自习课,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并且做好检查督促工作,那么学生就没有时间和工夫去做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课堂当然不是越安静越好——特别是在今天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更是如此。同时,再好的纪律也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着学习任务转,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穷尽一生来认真研究的问题。也只有研究好了它,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才会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