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课程教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程教学 -> 教学资讯 -> 正文

高三数学试卷讲评探究

来源: 作者:教学处 发布时间:2016-05-04 浏览次数:


科学、创新、高效

------高三数学试卷讲评探究

昆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陈纪华

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是高三课堂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试卷讲评课,对于学生解题思路、方法、习惯乃至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科学备考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试卷讲评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答案为先,一讲到底,面面俱到,就题论题.

结果:审题不细,运算老错,方法笨拙,错误重复,效率低下,能力弱化,常考常昏.

对策:

一、做好分析统计,辨析试题背景,设计讲评思路,重在方法引领;

要分析所教班级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基础知识与能力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目前状态下的知识缺陷及自身教学存在问题,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要统计学生试题得分情况,错误率(填空题正确率高的还要看看学生得到答案的方法),产生错误的原因(审题?运算?知识点?方法?习惯)做到心中有数.讲评时要从审题开始,注重试题背景(命题人思路),辨析试题条件,应用合理方法,做到过程规范,解答正确!

例1:已知tanα=,tanβ=,且αβ∈(0,π),则α+2β=________.

【答案】

[解析]tan 2β===,所以tan(α+2β)===1.

∵tanα=<1,α∈(0,π),∴α∈,同理β∈,∴α+2β∈,

所以α+2β=.

链接:必修4教材第118页习题第10题]若0<α<,0<β<,且tanα=,tanβ=,求证αβ=

例2:满足,的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法一:设,则,计算角C正弦,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面积最大值(函数思想);

法二:以所在直线为轴,中点O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设,则,化简得,即C点轨迹是以为圆心,的圆(去掉与轴两交点),所以边上高的最大值为,即面积最大值为.

命题背景:轨迹,阿波罗尼斯圆.

链接:选修2-2 P63例2:求平面内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比等于2的动点M的轨迹方程.

一般的:,,则C点轨迹为圆,

例3:(1)(2014江苏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已知,,,,则的值是.

【答案】22

【解析】解法一:(基底法)考虑将条件中涉及的向量用基底表示,而后实施计算.

,.

则.

因为,则,故.

A

B

D

C

P

(第12题)

解法二:(坐标法)不妨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作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可设,则,.

由,得,由, 得,则,

所求.

(2)(2014苏锡常镇一模)如图,在△ABC中,BO为边AC上的中线,,设∥,若,则的值为

此题命制的很有新意,是一个优秀的中档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基本知识,虽然方法较多,但命题者的本意应该是这样的:

,易得

平面向量的核心考点就是“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数量积”,解题中应纠正一个误区,就是不研讨试题背景,盲目把平面向量坐标化,然后去运算,看似一条捷径,实际即限制了思维,又浪费考试时间,所以平时多对试题做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准确的切入很重要.

链接:必修4 P75例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交与点M,,,试用、表示、、及.

(3)已知中,分别为边的中线且,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

【解】法一: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设,

,.

【解】法二:如右图,设,

,要使得最小,只要角最大.

,所以的最小值为.

【解】法三:,

.

注:解题的切入点很重要“中线”、“垂直”对向量工具的使用是一种强烈的暗示,无疑,法三是我们追求的方法。

事实上,很多试题的命题背景均来自于教材,所以评讲试卷时,弄清试题背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评讲时方法的切入也很重要,上述例子虽然都不止一种解法,但事实上选对方法对解题是否成功尤为关键,讲评时要突出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在综合卷的讲评中不主张一味的一题多解,要突出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讲评过程中主动探索,学会学习;对学生试卷上确有困难的题目,师生间应该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尽量提供给学生自己总结,自我订正的机会,教师不要大包大揽.

例4: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为 ;比较3ππ3的大小 .

第一问的作用是什么? 比较大小的常用方法?如何与第一问挂钩?

3ππ3的大小即比较

即比较

例5:如图,有一矩形地块ABCD,其相邻边长为20和50,现要在它的短边与长边上各取一点PQ,用周长为80的篱笆围出一块直角三角形的花园,则围出部分的最大面积为__________.

学生困惑:如何选择自变量,角度还是边长,哪个好?

设,,则

令,则,显然

如何求目标函数最大值,吗?

此时符合题意的三角形不存在,那最大取多少?

(,得,)

三、讲评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具有针对性.一般来讲,试卷上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应该是课堂讲评的重点,但也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绝对难度较大的题(难度系数0.2以下),学生错误率高,但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建议整班讲评,可以提供思路与方法,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研究,或是针对目标生采用面批的方式效果会更好;二是每次的评讲最好突出某个核心环节,是重点在方法的切入,还是审题,还是运算等等,这样讲评就可以集中力气在某个点上,比全面铺开更有力.

例6:在等差数列中,前项和为,,则的值为___ __.

【答案】2014

[解析]由知,,所以是以2014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所以.

例7:等比数列中,若,

则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

所以=.

四、讲评试卷要以点带面,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结构化,鼓励“借题发挥”,一题多变,多题一解,透过现象抓本质,让学生跳出题海,以不变应万变.

例8:已知函数,若对于任意,都有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解析】画出二次函数的分析简图:

由图象分析可得结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在上恒小于0的充要条件为 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在上恒大于0的充要条件为

.

【变式】

变式1 已知函数若对于任意,都有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

变式2 已知函数若对于任意,都有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

变式3 已知函数若存在,使得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

变式4:若对恒成立,则取值范围__________ .

变式5 设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当时,,若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五、试卷讲评要引导学生注重课堂及课后反思,对试卷上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讲评后要及时予以巩固,促使学生在反思与巩固中掌握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养成好的解题习惯.

例9:四市五区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第14题)

已知定义在R上的可导函数的导函数为,满足

且为偶函数,,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巩固1:定义在R上的可导函数的导函数为,满足,

且函数为偶函数,若,则的解集为

巩固2:(2014-2015苏州市高二期末测试14)

定义在R上的可导函数满足,当时,,则不等式

的解集为

分析:构造函数,则,顾为奇函数;

转化为,得

六、试卷讲评要注意激励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心,多鼓励,赞扬学生解题中的闪光点,要保持和强化学生积极的心理动机,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充满“正能量”.

例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上顶点为,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且的面积为.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x

y

O

B

C

D

l

P

Q

M

N

m

(2)设点是椭圆上一点,过点引直线,其倾斜角与直线的倾斜角互补.若直线与椭圆相交,另一交点为,且直线与轴分别交于点,求证:为定值.

解:(1)由,得,,

联立,得,

所以,

又上顶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所以的面积为,

解得,即椭圆的方程为.

(2)设,则,因为直线与直线的倾斜角互补,所以,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令,得;令,得.

所以

.

方法2:设,则,因为直线与直线的倾斜角互补,

所以,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令,得;令,得.

联立,消去,得,

解得,

所以.

链接: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过作直线与椭圆交于点、.

(1)若椭圆的离心率为,右准线的方程为,为椭圆上顶点,直线交右准线于点,求的值;

(2)当时,设为椭圆上第一象限内的点,直线交轴于点,,证明:点在定直线上.

(1)设,则,解得,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则直线的方程为,令,可得,

联立,得,所以,,

所以.

(2)设,,则直线的方程为,

令,可得,

由可知,,整理得,

又,

联立,解得,

所以点在定直线上.

常规运算的过关是解析几何得分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学生信心的重要抓手!

总之,数学试卷讲评课要达到纠正错误,拓宽思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要成为高效备考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