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校园资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资讯 -> 校园新闻 -> 正文

青春同心,永跟党走 ——玉祁高中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

来源: 作者:沈燕群 发布时间:2021-05-09 浏览次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五四运动102周年。1919年5月4日,席卷大江南北的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因。

为弘扬“五四”精神,鼓励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实践中展现青春担当,也为更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强信念,跟党走。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隆重举行了2020-2021年度五四表彰大会暨“百年党史”微团课展示。

一、五四表彰大会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表彰大会拉开了帷幕。校团委书记沈燕群老师宣读了2020-2021年度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五四表彰决定。由各团支部民主推选,经校团委、级部、学工处共同审核,决定表彰优秀共青团员65名,优秀团干部31名,优秀志愿者18名,行知式团支部8个。

高一级部主任周金成老师、高二级部主任过炎亮老师为优秀团员颁奖。

校第一党支部书记安彩萍老师、第三党支部书记李良老师为优秀团干部颁奖。

学工处主任刘志星老师为“优秀志愿者”代表,校礼仪队孙也婷、唐彬卿、任炫心怡、魏怡帆同学颁奖。

孙德志副校长为校学生会主席濮芸、副主席郭恷羽、孙心悦,学习部部长刘思豪、纪检部部长陈慧、宣传部部长刘露、文艺部部长陈佳萱、体育部部长郑朝旭、生活部部长周紫钰颁发聘书。

我校各团支部积极配合团委工作,在团支部建设、思想建设、班风建设、青年大学习发动等方面做出了贡献。涌现出一批积极向上、表现突出的团队。被评为校“行知式团支部”,他们分别是高一(7)班、高一(10)班、高一(12)班、高一(15)班、高二(1)班、高二(4)班、高二(8)班、高二(10)班。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袁寿根老师为行知式团支部颁奖。

袁校长作了《让青春枝头绽放绚丽之花》的致辞,袁校长指出:爱国,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五四”时期,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新中国建立后,表现为努力工作,报效国家;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解放思想,敢于开拓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当代青年更应肩负使命,勇挑重担。

今天的青年责任重大、使命伟大。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同广大青年的成长期和奋斗期高度契合。新时代青年,既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恰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袁校长对玉高的莘莘学子提出了希望:作为新时代青年中的一员,应当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祝愿每一位青年学生,奋发图强,刻苦学习,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出绚丽之花。

二、“百年党史”微团课展示

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为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增强对国家、民族、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校团委联合历史教研组举办了“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做新时代好青年”主题系列活动。活动第一阶段,紧扣“百年党史”设计思维导图,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活动第二阶段,高二(15班)李雪婷、高二(12)班鲍美昕、高二(10)班罗琦、李若冰等部分思维导图一等奖获得者参加了校团委组织的微团课大赛。

李雪婷同学讲述了红军长征的故事。二万五千里长征,三大主力红军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他们穿越茫茫沼泽,用顽强意志征服了生存极限。“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的胜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就是要回顾红军走过的荆棘之路,重温红军经历的苦难辉煌,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鲍美昕同学讲述了中共党员、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的故事。以其写给儿子宁儿的遗书导入,叙述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一曼积极投身抗日运动,被捕后宁死不屈,“我的主义是抗日,正如你们把破坏抗日会,逮捕我当做职业,作为你们的目的。我也有我的目的。宣传反满抗日的思想,开展反满抗日的运动。这就是我的目的、主义和信念。”受尽酷刑,依然保守党的秘密,最后英勇赴死。今天的我们仍然铭记这位伟大的母亲。她渴望国家统一安宁,纵然有万般的眷恋与牵挂,但为了信仰义无反顾地选择奋斗和牺牲。“赵一曼”,她的名字——就是一种力量!

罗绮同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时的讲话:“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开始了她的微团课。

在1948年的那个寒冬里,千千万万的支前民工就是这样推着独轮车,以“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的信念,冒着大雪,舍生忘死,支援前线。正是支前民工的奋不顾身,以“肩挑手提”近乎原始的方式保障了前线的后勤补给。这是淮海战役之所以胜利的根本所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党的执政理念,也是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写照。

李若冰同学展示了题为“习近平的知青岁月”的微团课。1969年,当时只有15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习近平带领村民夯筑了大坝、修建了沼气池。在梁家河,习近平与群众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梁家河的百姓,这样评价习近平:“再糙的饭近平也吃得香,再穷的人近平也看得起。”这个评价是老百姓发自肺腑的最真挚的评价,也反映出老百姓对习近平的爱戴。1975年,习近平被清华大学录取,离开的那天,梁家河所有的村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来送习近平,所有的村民都掉泪了。习近平也掉泪了,面对这些朝夕相处的老乡,他深情地说:“我的人走了,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了这里。” 为人民谋幸福、干实事,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历史是学习党史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都是一本关于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通过学生的微团课,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娓娓道来,用一个个历史故事、一段段革命篇章,演绎了生动鲜活的“百年党史”。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以党史中的点点滴滴为生活实践的标杆和起点,不忘来时路、守护主流价值、践行英雄精神。

三、重温入团誓词

百年风云激荡,砥砺奋进征程。只有牢记来时的路,才能行稳致远。活动的最后,学生会主席濮芸带领全体团员,重温入团誓词。

“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激励着我们不忘来时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我们将赓续红色基因,坚守初心,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