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校园资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资讯 -> 校园新闻 -> 正文

语文:以史为鉴,观照当下——语文教研组开展学科教研活动

来源: 作者:刘铭 发布时间:2021-06-01 浏览次数: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在我国的历史和文学范畴都占据了重要地位。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阅读与思考,在历史兴替中探寻生存的奥义。4月12日下午,语文教研组开展学科教研活动,高二年级的步岚老师和张海燕老师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到《史记》上,以列传开展学科教研,让学生塑造新颖的历史观。

步岚老师选取《淮阴侯列传》,在学生充分预习的情况下,总结了关于韩信的事件,基于《史记》的创作准则,可以分析韩信作为一代名将的成功因素和失败因素。最后宕开一笔,《史记》中照实记载了韩信因谋反被诛的事件,但韩信是因为功高盖主而招致猜忌,还是确有其事?司马迁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读到的理解,而司马迁也把自己的推测都隐晦地包含于《史记》之中,表达了一种新颖的历史观。最后,韩信的失败可以总结为一种“历史悲剧”,那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历史悲剧呢?这还值得学生进一步探索。

张海燕老师选取《管仲列传》,她创新独特地将管仲置于现代场景之中,如果管仲能发朋友圈,那他的好友会怎么评论?管仲又会作出什么样的回复呢?从不同的评论和回复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先贤对管仲有不同的评价,让我们多角度、全方面地了解管仲其人,去深入了解观众才成为一代名相的原因和治国才能的表现。再结合司马迁本人的遭遇,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司马迁创造本传的意图。最后,给管仲纪念馆创作一副对联。

在评课环节,首先周扬老师给我们做了有关《推陈出新: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专题发言。学科的教学都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如何达到这一效果值得我们深思。周老师创新性地提出了“三维目标”,让我们深受启发。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也不是为了应付高考,而是在文字背后读懂作者的良苦用心,跨越历史的长河,引起古人和今人的共鸣,因此培养正确的历史观至关重要,让学生徜徉在历史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心智的成长。